本期专访律师 -
池磊,泽良律所主管律师,拥有丰富办案经验,专注处理保险拒赔、执行案件、疑难人身损害赔偿领域5年,累计代理案件700余起。擅长从复杂案情提炼关键点,多纬度证据整合,帮助客户清晰了解维权路径。无论案件标的大小、难易,坚持“责任为先、全力以赴”办案理念,致力于为每一位客户争取最大的合法权益。多年来,赢得诸多客户的信赖与赞誉。
以下为采访泽良律所主管律师池磊原文 全文1981个字,大约阅读5分钟
阿泽 你是怎么看待律师这个职业的?
池磊 说实话,律师这行跟很多人想得不太一样。它不是那种天天在法庭上慷慨陈词的“表演型”职业,更像是社会的“医生”——专门给各种矛盾“看病开药”。别看律师天天处理的是鸡毛蒜皮的小案子,但这些小事加起来,其实就是社会公平的基石。比如之前处理一个劳动争议案件,虽然就几万块钱,但案子打赢了,给类似情况的人开了个先例。这种“小案子撬动大改变”的感觉,挺有成就感的。
阿泽 您认为律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是什么?
池磊 第一,要专业得够硬。比如找法条得又快又准,不是光找到就行,还得知道法官怎么用。写文书得让人看得懂,客户不是学法律的,写得太绕人家直接蒙了。研究案例得有心眼,从一堆判决书里看出法官的“小心思”,预判案子会怎么判。
第二,得懂点生意经。要会算账,能用10万解决的问题,别让客户花100万。会量化风险,告诉客户这个风险到底值多少钱,别光说“可能有问题”。得懂行业,客户是做什么生意的,你得了解行业,不然出的主意全是纸上谈兵。
第三,情绪得稳得住,抗压能力得强。案子输了、客户骂了、加班加到头秃,都得扛得住。得有同理心,理解客户的焦虑,但别被带跑偏。得分清界限,该帮的帮,不该背的锅别背,不然早晚累死。
最后,得一直学。得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,法律更新得快,新法新规一出来,得马上跟上。要处理不同的案件,还得学相关跨学科知识。工具得会用,通过AI审合同、案例检索系统这些,能省不少力气。
干律师这行,说白了就是,既得懂规则,又得会变通;既得专业过硬,又得接地气。这种“既要又要”的感觉,虽然挺累,但也挺有意思的。
阿泽 如何理解泽良律所“责任为先,全力以赴”的价值观?
池磊 “责任为先,全力以赴”这八个字,听起来像句口号,但在我的执业经历中,它更像是一种职业信仰。具体来说,我是这么理解的。
“责任为先”是对客户的责任:不辜负每一份信任。客户找律师,往往是遇到了人生或企业的重大危机。这种时候,律师的一句建议、一份文件,可能直接决定他们的命运。是对职业的责任:不放过每一个细节。法律工作是个“细节决定成败”的行业。律师的责任,就是把每一份文件、每一个案子都做到极致,哪怕客户觉得“差不多就行”。是对社会的责任:不忽视每一个“小案子”律师不仅是客户的代理人,也是社会公平的维护者。律师的责任,就是在每一个“小案子”里守护公平正义,哪怕它不会带来丰厚的收入或名声。
“全力以赴”听起来很燃,但背后其实是无数个熬夜的晚上、无数次被客户质疑的压力,以及无数次在“接更多案子”和“把每个案子做到最好”之间的纠结。但正是这种坚持,让我赢得了客户的长期信任,也让我在面对每一个新案子时,都能问心无愧地说:“我已经尽了全力。
”
“责任为先,全力以赴”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泽良律师的职业底色。它意味着:无论案子大小,无论客户是谁,代理了案件,我们就会忘掉成本,都要用100%的专业和诚意去对待。这种态度,不仅是对客户的尊重,也是对职业的敬畏,更是对法治信仰的坚守。
阿泽 你的个人信念是什么?
池磊 我的个人信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:“用专业的力量,让世界更公平一点点。”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理想主义,但它确实是我执业生涯中一直坚守的指南针。它提醒我:律师的价值,不仅在于打赢官司,更在于用专业和诚意,让每一个客户、每一个案子、每一个细节,都变得更公平、更合理、更有温度。这种信念,让我在面对挑战时始终保持动力,也让我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。
阿泽 除了专业书籍外,近期有阅读什么书籍,谈谈你的感悟?
池磊 平时工作主要看的都是法律文书和案例,所以业余时间我喜欢读点跟法律完全无关的书,比如管理学、历史、哲学、传记等。最近在读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,虽然讲的是哲学,但其中的很多思想对律师职业是有深刻启发的。王阳明强调“知行合一”、“事上磨炼”、“致良知”,结合到律师职业中,律师工作不仅是专业的比拼,更是心性的修炼。
“知行合一”就是专业和行动要统一,不能光说不练;“事上磨炼”就是在具体案件磨炼自己,而不是空谈;“致良知”就是坚守职业底线,用良知指引每一个决定。《传习录》虽然是几百年前的书,但阅读它让我意识到,律师不仅是法律技术的实践者,更是心性修炼的修行者。这种“内外兼修”的追求,正是律师职业的魅力所在。
© 2023 福建泽良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rved